查看大图
See English details
作者:张浩 总主编
“新标准中文本科系列教材”是一套以《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为基石,秉承“结构—功能—文化”三者融合的理念,将“语言+专业”综合素质培养贯穿始终的中文本科系列教材。本系列教材以更好地满足新标准下本科来华留学生中文教学需求为目标,以“多元、立体、创新、智能”为编写理念,主要为来华攻读汉语言专业本科学历的留学生量身打造,同时可满足海内外相关培训课程、来华学习中文的长期进修生及中文自学者的学习需求。全套教材划分为三个层级(初、中、高)和两个序列(横向、纵向),横向序列分为汉语言技能与知识、文化知识、汉外翻译、商务汉语四大板块,纵向序列以综合教材为主线,辅以听、说、读、写各分技能教材,贯穿本科学历教育一至四年级,可平衡一般技能课与各层级专业技能课、知识课的比例,可确保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均能获得深入而均衡的学习效果。
《初级中文综合教程》是系列教材初级综合课型教材,分为4册。本书为第1册。
《初级中文综合教程1》共18课,每课由本课学习重点、课文、词语、语音、语法、课堂练习、文化小贴士几大板块组成。第1~10课为语音阶段,该阶段学习者将系统地学习中文语音的相关知识,如: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等等。每课的课堂练习都设计了针对当课所学语音知识的相关练习,涵盖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第11~18课为语法阶段,学习者将系统地学习《等级标准》一级和部分二级语法点。
张浩 (总主编)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原汉语学院)院长。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30余年,先后在美国、加拿大等海外高校任教近10年,作为汉办专家多次赴海外进行中文教师培训。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教学及文化传播研究,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6部,主持参与省部级项目7项。曾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北京市师德标兵奖等奖励。作为负责人申报并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课程、北京市优秀育人团队、北京市重点一流专业等。
新时期、新标准、新理念
(一)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作为系列教材的一部分,本教程以搭建从零起点到初级的桥梁为编写目标,遵循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的编写原则。
1.系统性:
(1)生词的选取方面,以《等级标准》一级和二级词汇为主,同时包含少量三级、四级词汇,词汇量从最初每课10个以内逐课增加,为初级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2)语法点的选取方面,涵盖《等级标准》一级到二级的词类、短语、固定格式、句子成分、句子的类型、强调的方法等语法项目。
(3)词语、语法点的复现方面,尊重遗忘曲线规律,编写时尤其注重词语、语法点的复现。
2.针对性:
(1)以学习者为中心,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目标需求,充分体现“在华”这种现实性的语言环境和语言条件,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兴趣点、关注点及其中文水平,并凸显本学科的性质与综合课的特点。
(2)除了关注学习者的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学习之外,还特别加大了对学习者语篇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听说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强度和力度。
(二)实用性、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
1.在课文的编排上,教程注重实用性、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编者以语言结构要素为依据、以功能为主线设计对话情境,编写对话,满足学习者日常生活交际需要和初步了解中国的认知需要。活动场景从校内扩展到校外,知识内容从基本的日常交际扩展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话题主要围绕基本日常生活交际展开。
2.在练习的设置上,教程根据不同的练习内容设计不同的操练形式。既有读一读、选词填空、连词成句、改写句子这样的简单的、封闭性操练;也有根据上下文情景,用指定词语或结构完成句子或对话、看图说话这样的半封闭性进阶操练;还有小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回答问题等灵活、开放的表达训练。
(三)创造性设计课后配套练习
在配套练习的设计上,重视封闭性操练、半封闭性操练的同时,还比较重视学习者语篇能力的培养,把对学习者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凸显到极致。
本书配有配套课件,可在图书封底刮刮银下方一书一码资源专区自助获取。
本书可供零起点学习者、短期中文进修者、海内外专修或选修中文的学习者一个学期使用。建议平均8~10课时完成一课(每课时5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