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大图
See English details
作者:郑国民,刘正江 主编
★教材特色:
■思政语文融合化,理论阐释生活化。
■能力培养专业化,题型训练实战化。
■课堂互动场景化,学习重点任务化。
★全书体例速览:
■每单元开篇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与每个单元主题相关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节录,第二部分是对本单元内容主旨的提炼,目的是让学生对单元要旨形成初步的认识。
■每单元设置4篇课文,用不同文学体裁,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丰富内涵与伟大精神。课文语料兼顾思政性与语文性。
■“课前导学”是对选文背景的介绍,教师在正式讲解课文前,可要求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以了解课文的背景信息或思想内涵,带着对课文主旨的初步认知与自己的思考进入课文学习。
■“课堂问答”“课堂任务”“知识拓展”均为随文设置的栏目。
“课堂问答”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细节的理解或对课文某一部分的整体把握,教师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课堂任务”专为教师组织课堂活动而设计,形式多样,包括快速查找资料并汇报、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接龙回答、快速写作等,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信息检索与处理、团队沟通与协作、书面写作与口头表达等能力。
“知识拓展”则是对课文中某些要点的补充与延伸,建议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这些拓展知识来理解课文内容,并做积累。
■课后练习分为“文章理解”与“延伸表达/拓展写作”两道大题,参照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能力要求与题型进行设计。
“文章理解”是设置在课文后的第一道大题,包括1~2道客观题以及3~4道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宏观理解与把握,建议在课堂内完成。
“延伸表达/拓展写作”是设置在课文后的第二道大题,前者专门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后者专门训练学生的书面写作能力,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该题留为课下作业。
郑国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育部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制修订组召集人,国家教材委员会语文学科专家委员,教育部中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
刘正江,新疆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委、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国家语委文字评审专家、自治区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新疆大学)主任。
★★★本书是全国首部“铸牢”主题大学语文教材★★★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至关重要。
在新时代教育发展进程中,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各高校着力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课程。
基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育人理念,为实现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功能与思政课程本身的有机联动,充分发挥二者的合力,我们组织编写了国内首部“铸牢”主题大学语文教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材:大学语文》。
本教材突破传统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逻辑,首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元维度为核心框架进行编写,16个单元分别对应疆域开拓、共御外侮、国家治理、服饰、饮食、居住、艺术、科技等16个主题;每个单元设置4篇课文,从不同视角阐释对应主题下的共同体理念。
每单元建议用4课时学完,每个课时学习1篇课文;每周设置4学时,每周学习1个单元;全书16个单元,适用于1个学期的教学。教师可依据院校开设课时、学生的实际水平与教学目标,挑选适合学情的篇目进行课堂精讲,其余篇目可作为学生自学内容。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的互动栏目与多媒体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效性。